第749章 雄鹰振翅-《大明嫡长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正德十一年四月,河套,朔方镇。

      朝廷的旨意已经到了,同意总督王守仁先前上禀的系列事项。

      此次,王守仁准备以宁夏总兵仇钺、朔方镇副将韩十二郎和裴光洵为将,共领骑兵三万,步卒四万,深入大漠千里,远驱蒙古瓦剌部。

      这个裴光洵近两年才冒出头,此人最早也是王守仁所荐,曾经是旗官,几年来在朔方卫数次巡边之中战斗异常勇猛,因疵以提拔。

      现在王守仁镇河套,整体上按照朱厚照的擘画展开,以屯田、屯兵、牧马为基石,以移民实边、整兵备战为内外的主要策略,最终初步实现了大兵营的设想。

      看起来多少有些类似于后来的李成梁在辽东,即在军事策略上化被动为主动,明军几乎每年都以两三万的精锐骑兵深入大漠。

      这不像是朱棣远征,动辄几十万的兵力,毕竟皇帝亲至,不能冒险。

      现在的河套明军其实在学习蒙古饶作战方式,就是培养士兵的骑射功夫,以精兵而不是大军的方式巡边、远征,这样做好成本控制,以便持续骚扰,不给蒙古各部修生养息的契机。

      火筛逃回大漠以后,虽然仍残余部分力量,但从正德五年之后明军在王守仁的统领下逐步强势,实际上漠东蒙古已经不适合他们再生存。

      包括火筛部在内,原来的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已先后逐步西逃。

      历史上,他们是被达延汗打败以后不得已向西逃窜,因为西边是瓦剌,为了避开又向南,逃往今甘肃西北和部分青海地区,这也是导致嘉靖年间哈密从势如累卵到最终被侵占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  现在换了个爹,但命运更差,因为明军在西北同样强势。

      正德十一年的明朝九边,其东边诸镇几乎已经没有太多的防守压力,王守仁是善战,但榆林、大同、宣府等镇的将领也不是酒囊饭袋,在大明国力整体上涨和子持续加强整兵的情况下,这些地方主将也总是相机出动。

      所以如今没什么蒙古犯边不犯边的事情,反倒是他们一听哪里有蒙古部落的踪迹,那要赶紧提兵过去抢上一番功劳。

      也就是瓦剌离得他们太远了。

      正德十年末,子再下旨意给王守仁。

      于是乎王守仁历经几个月的时间准备,提出了集合宁夏兵的设想,在总兵仇钺的率领之下,如今宁夏的四卫兵马也打出了威名。

      王守仁觉得两处合兵,集中力量,最好是一战而胜,哪怕不能大破王庭,也要西驱瓦剌。

      大明清理屯田以后,效果显着,不仅供到朝廷的籽粒数迅猛增长,就是留在当地的粮食也多了不少。

      再加上河套这个大粮仓、陕西逐渐恢复的官牧马场,以及王守仁这个掌舵之人……

      主宰这片草原的力量,现在又是大明了。

      苍苍野茫茫,风吹草地见牛羊。

      马匹嘶鸣,旌旗飘扬,帅帐之内王守仁正在拟文,子旨意已经下来,他作为‘总指挥’,应该立即通知宁夏总兵仇钺,要他按计划行事。

      “十二郎,”

      “末将在!”

      “朝廷来的旨意里,提到了三千套的棉甲。因为时间紧张,制作再加上东拼西凑的才弄出来这些,虽是杯水车薪,不过也有用作应急,你带人去领。”

      “棉甲?”

      “见到了你就明白了。”王守仁一副儒将风采,“是御寒之物,如今还不太需要,不过战事开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伤亡,带上,到时候气一旦转凉就给伤者用吧。”

      “是!”

      “各卫情形如何?”

      韩十二郎现在也长大了,他和大部分士兵不同,成年以后的他非常的高大,什么七尺男儿,韩十二郎大概要有九尺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