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0章 杨廷和父子-《大明嫡长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姚玉林还是有些不敢相信,“此人离开朝堂都快十年了,还去拜访他做什么?”

      “不止呢,杨介夫当年触怒龙颜,不仅被下刑部大狱,而且事后虽有多人轮番求情,陛下仍然不同意启用,可见心中深恨其人。二殿下此次出京公办,却去拜访这么个人,一旦为陛下知晓,恐非善事。”

      “总不至于是要将此人抬出来与张阁老作对吧?”

      “应当不会,二殿下看起来也是聪慧之人。当初那么多人求情都没用,如今杨介夫年老体衰,就更加不可能了。大约还是少年人心性……行事冲动。”

      话虽如此,可姚玉林也不敢就这么将皇子给告了。挑拨人家父子关系,那不是惹得一身骚嘛。

      不过他不告状,不见得下面一些小官员不可以。

      姚玉林轻松起来,“吓了老子一跳,还以为来了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呢。”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载之所以要去拜访杨廷和,实际上是为了他大哥。

      载的身边都是一群清流,而杨廷和当年为了江南之事以身劝谏皇帝,虽然没能成功,但却被一些人奉为很有气节和风骨的文人。

      尤其受了当年之灾的那些个人,更加对杨廷和有好感。

      哪怕他也帮助过皇帝做了不少违背正道之事,但这一桩事足以为他‘正名’了。

      朱厚照也是成全了这些人,你要名,那就给你名。官你是不要想了。

      名利二字,你不能都得着,相当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做官不发财,发财不做官。

     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,官员开始迷信一种叫做‘养望’的做法,就是隐退闲居、积累声望。有的人甚至以拒绝朝廷授官这种办法,来显示自己不看重这种所谓的世俗官位。

      这样一来,等到名望高了,时机一合适,立马就能青云直上。

    
  可惜,这十年来朝堂上对于这些人一向是敬谢不敏。

      当年朱厚照就下过一道命令,凡是辞官之人,再有荐其入朝做官的,一是要推荐人自己担保,并说明原委;二是这类官员变动,吏部一律不得擅作主张,而要上奏皇帝知晓。

      至正德二十年,这道上谕的范围又被扩大,凡是拒绝朝廷授官的人,之后再被起用也要履行同样的手续。

      朱厚照也不是说不不重视人才、他重视,但他是本着对朝廷、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来的,一个人既然对于官位并不怎么上心,那么朝廷公器怎么能交到这种人手上呢?

      当开玩笑呢?

      你不想当,有的是人想当,

      在这道上谕之后,全国的官员动辄辞官的现象得到遏制,但不是说没有,也有依然要辞的。

      这没问题,只要没有作奸犯科之事,人自己愿意回到山里当野人,朱厚照自然也不会去找他麻烦。

      他就是想把这件事给搞的纯粹的一点,你要身居庙堂,那就不要拿辞官威胁谁,你要当个隐士高人,可以,到了正德二十年的现在,不管这部分人是不是主观,他都得‘处江湖之远’的真隐。

      这对于假隐的是人真难受,不仅要装,还要各种钻营,但实际上上面的皇帝把关把得很严,除非你真的说出来理由,否则他就不同意。

      又能怎样?

      杨一清那么重要的人被赶走了,大明一样蒸蒸日上。

      而如果要真的又需要什么人,那就同意呗。

      总之一切都在朱厚照手中。

      至于那部分真的将世间名利看成过眼烟云的,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