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別驾,会不会有些危言骇世了。” “袁绍名门之后,岂会受刘备胁迫?” 韩馥想不明白。 刘备都敢拿五十万饥民来胁迫毗邻各州了,难道袁绍还能忍? 真就白送钱粮给青州? 沮授暗暗叹气。 韩馥虽然是颍川豪门出身,名气也不小,但这才能却跟名气差太远了。 若能再选一次,沮授绝不会应韩馥的征辟当这冀州別驾! “使君,袁绍素有大志,不是久居人下之辈。” “虽然身居渤海小地,但袁绍一直都希望能立足冀州。” “刘备虽然有胁迫之意,但何尝不是在给袁绍树立名望的机会?” “这救助五十万饥民的名望,使君若不取,必然被袁绍取得。” “使君,还请三思啊!” 沮授苦口婆心的劝说。 但听在韩馥耳中,沮授的劝说却始终不是滋味。 身为冀州牧,韩馥向来自视清高,连袁氏这个故主都不怎么瞧得起,又怎么会将刘备当回事。 灵帝在位时,只封了三位州牧。 幽州牧刘虞、益州牧刘焉,豫州牧黄琬。 董卓入洛阳后,黄琬被征调回洛阳司徒,迁太尉,进封阳泉乡侯。 同时又封韩馥为冀州牧。 韩馥不仅是大汉仅有的三个州牧之一,更是这三个州牧中唯一一个不姓刘的。 这殊荣,让韩馥一度忘记了自己是袁氏门生故吏的过往。 董卓灭洛阳袁氏满门,恩主已死,这剩下的袁氏小辈在韩馥眼中也就不怎么让韩馥当回事了。 因此。 沮授虽然极力相劝,但韩馥却不怎么听得进去。 “別驾,这政令可以不下达,但本牧也不想对刘备的胁迫屈服。” “不如回檄文说,黑山黄巾时有进犯,冀州也有大量的饥民,本牧亦是粮食紧缺。” “至于其余郡国,若有钱粮,自行捐赠,本牧不建议也不阻止如何?” 韩馥思虑半晌,决定折中处理。 沮授人傻了。 我这费劲口舌的,就得了这么个结果? “使君,若是——” 但沮授还未说完,就被韩馥打断:“別驾,冀州尚有许多政务需要你去处理,就别在意这些小事了。” “袁绍再怎么折腾,他也只是个小小的渤海侯。” “只要本牧不犯大错,本牧就无惧任何事。” 沮授见韩馥心意已决,心中忿忿不已,跺脚而去。 心中抑郁的沮授,来到城楼处。 这里有服徭役的劳工在修补城墙。 而其中一人,却是冀州前治中刘惠! 沮授屏退了监工,单独会见刘惠,又将劝说一事向刘惠述说。 刘惠沉默片刻道:“昔日东郡太守乔瑁移书州郡,述说董卓罪恶、天子危难,企望义兵,以释国难。” “韩使君得到书信之后,却在犹豫是帮袁氏还是帮董卓。” “韩使君心中,是没有国家百姓的,他只在乎他的冀州牧官位!” 沮授轻叹:“犹还记得,当日使君请教诸从事是帮袁氏还是董卓时,子惠兄怒斥使君,兴兵是为了国家,岂能迟疑是帮袁氏还是帮董卓,谁对国家有利就帮谁。” “见使君依旧没有带头兴义兵的意愿,子惠兄又献策说:兵者凶事,不可为首。但也要看其他州郡的动向,若有发起会盟的,冀州再响应。” “使君觉得有利可图,这才写信给袁绍,要跟着袁绍起兵。但使君又担心袁绍威望太高,因此时常贬节袁绍军粮。” “兖州刺史刘岱得知消息后,就写信斥责使君:董卓无道,因此天下人都要征讨。但董卓死后,盟军就会讨伐使君。斥责使君坐拥强兵,视国家兴亡不顾,跟董卓贼子皆是一丘之貉,为了天下大势,宁可杀了使君。” “使君因此惊惧。” 说到这里,沮授眼神有些黯然:“可使君却将此归罪于子惠兄,要斩杀子惠兄来脱困。” “不明大势者若有仁义之心,贤才亦会来投;可不明大势又无仁义之举,贤士谁又愿意依附?” “使君本可响应刘使君檄文,呼吁冀州各郡国捐赠钱粮,获取救民名望,秉承仁义以收冀州士民之心。” 第(1/3)页